按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第二十三条规定要求,校学术委员会年度报告对学校整体的学术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全面评价,提出意见、建议,对学术委员会的运行及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一、2023年学校学术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总体评价
2023年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全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2023年,学校围绕“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深化“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教育教学集成体系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自身资源优势,融合国内外专业认证和评估标准,从培养目标反向设计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修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始终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学科竞赛连续两年位居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8位。
深化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落实“以能力为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研究生分类培养,促进产教融合、教研一体、协同育人、联合攻关。持续加强研究生培养改革,新增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6个。主持获批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2023年,学校持续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顺利通过。大力建设优势特色学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成为学校第9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领域,工程科学学科保持全球排名前1‰。新增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组织开展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工作,在深入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需求的基础上,申请撤销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增列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进一步优化学校学科布局。
2023年,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强化有组织科研,创新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学校依托优势学科方向,加快科研平台建设,获批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5个和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主持2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35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3项(其中牵头项目2项、主持课题1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项。
2023年,学校全面部署人才引育工作,成立院级人才引育工作小组,围绕学科和专业特点,制定分学科、分层次、分类别的三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组建高层次人才“育才梯队”,明确支持政策,加强国家级人才专项培育。优化师资引进流程,破除“五唯”定式,统筹分类施策,加强学术评价,不断提升学校师资质量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校院联动加强优秀人才靶向性吸引,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进一步扩大“斛兵学者”“黄山学者”人才岗位品牌影响力。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推动学校新工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学术发展,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紧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到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调研,研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我校新工科建设、工程能力培养、有组织科研等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形成建议如下:
(1)建议学校结合自身工科特色,明确产业需求,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突破传统工科思维模式,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作为“催化剂”,聚焦产业需求、挖掘前沿难点,推进学科间交叉融合,满足新经济新技术蓬勃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的新需求,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学校层面强化工科特色,通过学科交叉大力发展新工科,形成良好的学科发展生态,重点支持学科排名靠前的优势学科,分层次建设和培育一流学科的后备队,在学科布局上努力打造多个一流学科。
(2)建议学校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创新创业和工程实践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构建工程实践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对工科学科教师考核时考虑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考核,秉承并发扬学校“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建立一支创新能力强、工程能力强的多层次的教师队伍。
(3)建议学校把“有组织的科研”落在实处,出台配套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研发平台和大科研团队建设,建立跨学科的研究团队,鼓励青年教师加入大团队,在大团队中培养人才、锻炼人才,体现年青骨干在大项目大课题中的作用和责任。
2023年,校学术委员会在主任杨善林院士领导下,遵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依据《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规定,围绕学校事业发展需要,以完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为目标,统筹做好学术评价体系改革、学术生态营造、健全校院两级学术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等各项工作,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高教法行使审定、审议、评定和咨询权。
按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规定,校学术委员会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发扬学术民主,遵循学术规律,尊重学术自由,充分发挥学术审定、审议、评价和咨询的作用。
(1)学术咨询工作
校学术委员会积极发挥建言咨询作用,紧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积极研究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才培养、学科设置、学科交叉以及科研工作的影响。2023年11月,校学术委员会到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调研,与相关教师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架构、知识蒸馏的迁移学习、大模型与行业知识库融合等方面进行交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我校新工科建设、工程能力培养、有组织科研等方面的应用,助推学校学科内涵式发展。
(2)学术审议工作
根据学校学术事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发挥学术委员会对各类学术事务的审议作用。2023年3月,审议《“重点监控期刊”目录》;2023年11月,受人事处委托,审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23-2025)》;2023年12月,审议师资引进的《学院学科前10%的TOP期刊目录》。
(3)学术评价工作
校学术委员会积极探索科学评价导向,深入研究破“五唯”形势下的学术评价体系,突出创新成果、实际贡献,推进分类评价,不断完善学术评价机制。2023年3月,受科研院委托,对“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校内推荐项目”进行学术评价;2023年6月,受国际事务处委托,对“2023年度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进行学术评价;2023年11月受人事处委托,对“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高水平教学研究论文”进行学术评价;2023年11月,对学校第三批拟进人员(B类、C类)进行学术评价;2023年对学校拟聘的荣誉性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等进行学术评价。
(4)学院分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工作
校学术委员会按学术发展与学术事务管理的需要,分别设立了校学术委员会学院分委员会、校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不断完善基层学术单位的组织建设,使“放管服”精神落到实处。
2023年,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人才引进及聘期考核中的学术评价、高水平论文认定、人才项目推荐、学术不端的鉴定等学术事务管理中,充分发挥校学术委员会学院分委员会的作用,学术事务管理清单详见附件。
2023年,校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对涉及需伦理审查的项目进行伦理审查和备案,其中实验动物伦理审批100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53项)、生物医学伦理审批44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23项)。
(1)学术诚信宣传教育
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协助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做好学风建设的相关工作,编制并上报学风建设年度报告。全面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学术诚信宣讲与教育工作,学习宣传落实学术诚信政策文件、科研道德提醒、科研评价导向、学术期刊预警名单等最新文件精神,加大学术不端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加强科研人员学术诚信意识。
组织各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开展针对全体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教育工作,制作供学院参考使用的学术诚信宣讲PPT,将科学道德、学风建设宣讲教育融入新入职教师、新进研究生导师的岗前培训中;广泛开展本科生、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活动,通过网站、宣传栏、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实现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学术诚信宣传全覆盖。
2023年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深入数学学院、文法学院等开展学术诚信宣传教育,11月在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中开展“学术诚信宣传教育”专题报告会,解读学术诚信相关政策法规,介绍学术不端调查处理过程,分析学术不端的典型案例及违反学术诚信的常见行为,引导科研人员和广大研究生在科研实践中的诚实守信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
(2)学术诚信记录审核
为满足新形势下对学术诚信管理的要求,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文件规定,进一步规范学术诚信审核工作,经2020年5月22日校长办公会研究讨论,审议通过《合肥工业大学学术诚信审核流程》(合工大学术字〔2020〕1号)。
2023年,按照学校工作安排,受人事处、科研院、本科生院等部门委托,对斛兵学者提名人、人才项目推荐人选、聘期内长江学者等进行学术诚信记录审核24项,共583人次。
(3)《“重点监控期刊”目录》动态管理
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进一步强化科技管理与评价工作中重视科研诚信道德建设的导向、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发展的学术研究环境,经2018年12月11日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建立《“重点监控期刊”目录》。
2023年根据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国内学术机构近期公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对《“重点监控期刊”目录》进行动态管理,发布《关于转发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国内学术机构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的通知》(合工大学术字〔2023〕1号)。对在预警风险级别为高风险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重点监控,在各类评审评价中不予认可,不得报销论文发表的相关费用;对在预警风险级别为中、低风险的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科研人员,及时警示提醒。同时强调期刊预警不是论文评价,更不是否定预警期刊发表的每项成果,旨在提醒我校科研人员审慎选择成果发表平台。
(4)学术不端调查认定
校学术委员会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合肥工业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规定,依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法依规开展涉嫌学术不端的调查、认定工作,确保调查过程有章可循,调查结论客观公正,维护学校严谨学风和学术诚信。同时积极配合学校纪委等职能部门开展相关学术成果核查工作。
对查实存在问题的当事人甄别责任,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行政警告、撤销学位等处理,并记入学术诚信记录。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课题立项、人才计划、评优奖励中强化学术诚信考核。有力维护了学术诚信,促进了学术道德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按照《关于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内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管理的意见(修订稿)》等文件要求,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指导和资助全校学术报告讲座工作。在规范自然科学类和哲学社会科学类的报告讲座发布流程的同时,根据双校区办学实际,优化审核流程,实行无纸化审批,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2023年校学术委员会负责指导、资助各学院和有关部门开展学术交流与讲座,审核并在校园网“学术交流”专栏发布507场学术报告信息,其中朱志伟等院士报告9场,张凯等国内外学者和企业高管498场,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形成崇尚学术、尊重学者、弘扬创新的校园学术环境。
2023年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优势资源整合,学校各项事业保持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2024年校学术委员会继续遵循学术规律,尊重学术自由、学术平等,鼓励学术创新;按照学校特色和发展规划,完善学术评价标准及审议和评定流程,健全校院两级学术运行机制,落实“教授治学”制度,大力推进学校学术事务管理,为建设国际知名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