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第二十三条规定要求,校学术委员会年度报告对学校整体的学术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对学术委员会的运行及履职情况进行总结,并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一、2018年学校学术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总体评价
2018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战略目标,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以“四个意识”为指引,齐心协力、锐意进取,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2018年,学校成立合肥工业大学师德建设委员会,制定《合肥工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合肥工业大学关于加强师德师风考核的规定》、《合肥工业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性文件,确保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学校组织开展“立足学术诚信根本,推动科技知识创新”主题报告活动,向教育部按时报送《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情况总结报告》和《合肥工业大学关于开展“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专项检查落实情况的报告》,向教育部综合改革司提交《关于“加强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推进教师思政与师德工作”的咨询报告》。
构建师德考核和激励惩处机制。2018年,学校大力推进把师德评价第一标准落实到教师工作各个方面,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绩效分配、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和奖惩的重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加强师德师风考核,严格用制度规范和约束教师的施教行为,对“红七条”的师德禁行行为零容忍。完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做好先进教师模范表彰工作,落实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围绕教育部关于“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的教师节主题,认真开展庆祝第34个教师节系列活动,先后召开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离退休教师座谈会等,组织各学院开展系列座谈会。
学校紧密跟踪国家“双一流”建设动态,注重顶层设计,推进我校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成立校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双一流”5个项目、20个子项目,强化项目负责人制度,积极推进项目实施。
开展工程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对应调整工作,2018年共申报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注重学科内涵建设,突出学科建设成效,完成校学科建设白皮书(2018版)的修订工作。
以评促建,完成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和学科评估的后续工作。按照诊断式评估要求,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目标,完成我校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8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自我评估工作。同时,组织金融硕士、艺术硕士、法律硕士3个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的专项评估工作,并协助法律硕士专业完成教指委组织的专项评估答辩工作。
学校确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推进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育;鼓励科研促进教学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设校地校企协同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纵向科研项目成绩显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173项(总项目数位列全国第49位),比去年同期增加35项,创历史新高,总直接经费8611.9万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7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这是继我校2008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后的又一次突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9项;安徽省科技创新战略与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6项。
学校入选教育部和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使我校成为“十三五”教育部科工局共建的24所直属高校之一。军工科研取得新突破,获批计划类军工项目21项,预算合同经费合计约1500万,包括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11项、“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1项以及领域基金5项(含参与2项)、装备发展部教育部联合基金2项等。
横向科研项目发展势头良好,产学研合作不断升级。需求传导型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持续深化,“合工大经验”在全省多个地区获得创新性的复制与推广。
科研基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2018年组织申报并获批省部级创新平台3个(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清洁能源新材料与技术“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航空结构件成形制造与装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批“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培育项目1个(紧缺战略性矿产资源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培育));获批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首批立项建设的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决策与信息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及成形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
2018年学校整合学校特色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聚焦学科方向,积极组织“高端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和“光电显示产业创新中心”2个平台进行建设方案论证,目前2个平台建设项目已正式列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2017-2020),完成了我校创新平台的信息收集与上报工作。
根据已经公示公布的2018年度各类奖励信息,我校获得总计45项各类奖励。其中,1项成果获2018年度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7项成果进入2018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专业(学科)综合评审结果公告,其中推荐一等奖4项(我校均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二等奖7项(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4项),三等奖6项(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1项)。我校参与的1项成果获得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已公示的浙江省、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我校参与的2项成果进入获奖名单;在已公示公布的社会力量设置科学技术奖励中,我校有11项成果进入获奖名单。获得安徽青年科技奖2项。获得2013-2016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6项,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社科联被评为安徽省“三项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社科联5项研究成果入选安徽省社科联“三项课题”优秀研究成果,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1项研究成果刊载于《经济日报》理论版,近10项理论研究成果刊载于安徽日报。
2018年,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管理学院刘心报教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我校自主培养“长江学者”的历史性突破。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龙建成教授入选“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管理学院周开乐副教授获批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化学与化工学院罗云飞研究员获批安徽省“百人计划”人才项目。
2018年,根据“双一流”建设需要,学校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展与海外知名高校的联系,提高学校国际影响力。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如美国普渡大学Satish V. Ukkusuri、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夏波、英国帝国理工韩科、美国艾亦康(AECOM)公司卢军等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访问并聘请他们为学校的特聘教授(非全职岗)。2018年,学校柔性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9人,其中院士3人。
配合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工作,2018年度聘任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雷研究员、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张志兵教授等3人为我校顾问教授,聘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研究院导航总师陈智研究员等10人为我校兼职教授。进一步规范了授聘程序和授聘仪式。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着力培养一流人才。2018年11月,根据教育部审核评估的相关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对我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现场考察工作。对学校本科教学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专家组一致认为合肥工业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工作,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结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部署,制定并印发了《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合工大政发〔2018〕18号),明确了学校各部门、各阶段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任务与要求。对审核评估评建工作进行部署和推动,组织审核评估学校和学院自评工作,统稿完成学校审核评估自评报告,组织采集完成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完成了自评报告支撑材料收集、整理,完成各类专家案头材料和工作手册编写。建成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题网,配合宣传部编写审核评估知识手册。会同校务部编制审核评估工作手册和接待手册,成立了审核评估迎评各工作组,明确各部门和学院迎评任务,保障了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工作圆满完成。
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强化“一体化教学体系”教学过程督查。制定并出台了《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过程管理实施细则》(合工大教务函〔2018〕19号),进一步加强能力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教学过程管理,规范试卷评阅、教学过程资料存档。积极组织2018年度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和合肥工业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项目申报工作,聚焦“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包含了9大类21子类的项目类型。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的推荐申报工作,“基于能力导向的工科专业本科生教育教学渐进式改革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共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15个奖项。
根据教育部于2018年6月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我校共有12个工科专业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全国198所高校中位居前列。另有4个专业通过住建部的专业教育评估(认证)。
2018年,组织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测绘工程等8个专业接受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圆满完成教育部、住建部专家组现场考查工作。
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积极支持开展新工科建设研究,组织遴选推荐的三个项目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2035的中国工程科技人才创新实践能力标准体系研究》获批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开展新工科建设实践,建设新工科专业,已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
2018年学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点以及校区专业布局开展新专业申报,2018年共申报了智能制造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印度尼西亚语、网络与新媒体五个新专业。
学校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实训取得新成效。2018年共立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0项(包括宣城校区10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77项,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2项;立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8项(包括宣城校区50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299项,创业训练项目9项;立校级创新训练项目643项,其中宣城校区117项。
2018年,学校成功举办了安徽省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7项省级A类赛事,10余项B类赛事;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摘得二银四铜,在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摘得金奖,在第二十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获三项冠军,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荣获佳绩, 3项参赛作品入围年会总决赛并取得佳绩。
6.学术影响力
学校强化质量导向,完善激励政策,加强成果培育,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科研成果。
2018年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8)”名单,全球来自21个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4000多(人次)高被引科学家入榜。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包含了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校3人次入选,位居全国高校36位。分别为汪萌教授、洪日昌教授,其中汪萌教授一人入选了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两个学科领域,并且连续三年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洪日昌教授入选的跨学科领域(cross-field category) 为 2018年新增领域。2018年“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共入选557人次。
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F5000展示平台(f5000.istic.ac.cn)公布了2017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经过定量分析遴选和同行评议推荐,我校王家恩、谢震、陆剑锋、丁明、王永红、周开乐等老师的17篇学术论文被评为2017年度F5000论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为了强化单篇论文定量评估方法,从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近5年发表的论文中,通过定量分析和同行评议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出F5000论文,旨在更好地宣传和利用我国的优秀学术成果,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对科技论文的最新统计发布结果,2017年论文被收录及引用情况如表1所示、高端论文产出情况如表2所示。
表1 2017合肥工业大学论文被收录及引用情况
检索系统 |
2017 数量(篇) |
全国高等院校排名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收
录 |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 |
1333篇 |
57 |
44 |
60 |
69 |
47 |
科学引文索引(SCIE) |
1094篇 |
71 |
74 |
76 |
81 |
93 |
工程索引(EI) |
1158篇 |
50 |
50 |
51 |
52 |
55 |
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 |
225篇 |
54 |
46 |
62 |
81 |
71 |
引
用 |
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 |
4062篇 7984次 |
49 |
50 |
55 |
49 |
59 |
科学引文索引(SCI) |
5074篇 49917次 |
81 |
83 |
85 |
91 |
92 |
表2 2017合肥工业大学高端论文产出情况
类 型 |
2017 数量/排名 |
2016 数量/排名 |
中国卓越科技论文 |
1025篇/49名 |
824篇/56名 |
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的期刊论文 |
118篇/61名 |
167篇/51名 |
作为第一作者国际合著论文 |
258篇/65名 |
241篇/57名 |
我校SCI论文的排名近年来稳步上升,EI论文近年来基本持平,国内科技期刊论文数量排名出现下降。2017年度我校SCI论文中,“卓越科技论文”的数量有较大提升,“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的期刊论文”的数量出现下降。
2018年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申报专利1991项,其中发明专利1806项、PCT申请19项;获批授权专利60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18项。
校学术委员会牵头负责双一流学科建设“举办国际会议”工作。根据我校双一流建设工作安排,加强我校的对外交流,活跃学术气氛,提升国际影响力,校学术委员会牵头负责双一流学科建设“举办国际会议”工作。指导和资助我校师生的学术交流活动。根据2015年修订的《合肥工业大学学术交流资助办法》,对我校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进行资助。
校学术委员会负责指导、资助各学院和有关部门开展学术交流与讲座,在校园网单独开辟“报告讲座”专栏,2018年度共组织开展573场学术报告,其中诺奖获得者报告1场、院士报告9场,进一步加强了学术交流,活跃了校园学术气氛。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办发〔2006〕10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内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管理的意见(修订稿)>的通知》(合工大党发〔2018〕96号)等文件要求,规范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报告讲座发布流程。
学校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审定、审议、评价和咨询等职权。完善基层学术单位的组织建设,成立校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学院分委员会,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涉及到的学术评价、高水平论文认定等学术事务管理中,充分发挥学院学术分委员会的作用,较好地落实教育部“放管服”精神。
1.建立《“重点监控期刊”目录》
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进一步强化科技管理与评价工作中重视科研诚信道德建设的导向、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发展的学术研究环境,经2018年12月11日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建立“重点监控期刊”目录。“重点监控期刊”包括国内外学术机构公布的重点监控和评估的期刊、学术期刊负面清单、期刊黑名单等。
2.学术事务管理工作
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权力机构,校学术委员会认真履行其在学校学术事务中的职责。按照《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合工大政发〔2016〕128号)规定,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审定、审议、评价和咨询等职权。2018年校学术委员会学部分委员会召开本学部全体会议6次。一年来共开展学术论证1项、学术审议和审定10项(次)、学术评价6项(次)、学术咨询5项(次),发挥了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
3. 学风建设工作
2018年初,教育部党组启动对我校的政治巡视工作,校学术委员会按程序和要求提供巡视组需要的材料和数据。坚持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原则,严肃查处学术不端事件。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和配合,完善学术不端查处工作机制,2018年受理和调查涉嫌学术不端的举报5项,目前均已完成调查和学术认定工作。
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协助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协助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学风建设的相关工作,积极开展学风政策宣讲与教育,编制并上报学风建设年度报告,认真做好学风建设专题调研工作,积极参加学风建设专题培训。对学风建设网站的工作动态、学校文件、规章制度和警示教育的栏目内容进行更新,加强栏目维护。
4.学部分委员会、学院分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工作
校学术委员会按学术发展与学术事务管理的需要,分别设立了校学术委员会学部分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学院分委员会、校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较好地落实教育部“放管服”精神,完善基层学术单位的组织建设,使“放管服”精神落到实处。
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涉及到的学术评价、高水平论文认定、研究生交流年会优秀论文和科技标兵的学术评审、学术不端的鉴定等学术事务管理中,充分发挥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学部分委员会的作用。在2018年度基金申报中,校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对涉及需伦理审查的项目进行伦理审查和备案。
2018年,学校根据第八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战略目标,围绕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凝练学科发展特色,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推进学校发展;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新途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在新时代下,学术委员会任重而道远。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尊重学术自由,发扬学术民主,弘扬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在学校工作的整体布局中,完善学术管理制度和规范,努力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学术事务上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