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备份 >

栏目备份

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2020年度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03-31 浏览次数:

按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第二十三条规定要求,校学术委员会年度报告对学校整体的学术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全面评价,提出意见、建议,对学术委员会的运行及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一、2020年学校学术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总体评价

2020年,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推进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切实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强化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

1.人才培养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紧紧围绕“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的总目标,深入落实“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集成教育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着力培养一流人才。

学校积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按照一流师资、一流教学设备、一流课程、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的“五个一流”的建设标准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形成国家、省、校三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并引领其他专业建设和整体专业结构优化,形成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合理学科专业结构。2020年度遴选25个专业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校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为契机,推动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模块化、多样化、品牌化”建设。在《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TOP100》中位列第18位。

学校不断凝练研究生培养特色,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落实“以能力为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院两级管理和校企联合培养。持续推进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工程,实施博士论文、延期毕业硕士论文和非全日制硕士论文100%盲审、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与约谈等制度。

2.学科建设

学校坚持凝练学科方向、突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高质量完成《合肥工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的周期建设任务。2020年9月在“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家评议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全面完成了周期建设任务,全面实现了周期建设目标,建设符合度好、目标达成度高、第三方评价表现度优,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校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优化调整学科布局,优先支持新增国家发展重点领域、空白领域和亟需领域的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学科方向更加明确,优势特色更加鲜明。围绕学校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推动学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2020年学校共申报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8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

3.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学校确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聚焦原始创新和重大需求,深化科研管理,整合科研资源,创新性科研成果不断呈现。

科研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研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0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1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6项,创历史新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15项。科研基地取得新进展,2020年获批“智能互联系统安徽省实验室”。科研成果产出快速提升,2020年5项成果被推荐为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批2017~2018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批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4.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稳步推进科研考核和评价制度改革,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育结合,坚决破除“五唯”、科学设置人才岗位,实行学术水平综合评价、代表性成果同行评价、成长潜力评估。以创新质量为导向,淡化个人年度考核中的科研量化要求。以“量质齐评、好中选优”的思路提高职称评聘基本业务条件,取消博士学历、三种经历等门槛条件,将同行专家评价成果形式由以论文为主的“代表作”调整为多种形式的“代表性成果”,突出“追求卓越、强化绩效、分类评价、公正透明”的评聘原则,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020年通过举行全球人才招聘云视聘宣讲直播、参加全球视频招聘会等形式,全职引进人才49名,引育高层次人才9名,引智国内外顶尖人才19名。

学校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绩效分配、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和奖惩等的重要内容,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在2020年学校新入职教职工岗前培训班中,开设学术诚信、师德师风等讲座,明确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

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建议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增加参赛学生范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建议学校多部门多学科配合,在此类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优良成绩。

为促进不同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的交叉渗透,培育和打造新的亮点,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建议进一步从组织方式、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等方面,促进交叉学科发展,适时创立新兴交叉学科,打造新的学科增长点。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建设,以重点科研任务为依托、汇聚优势科研团队,实施以中长期目标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重大科技成果。

充分挖掘政策激励优势,通过政策宣传和科学管理,根据学科布局与发展需要,精准引进国外优秀博士、博士后和科研人员。

二、学术委员会学术事务管理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学校科研评价体系建设中,坚持正确导向,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坚持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评价导向;尊重学科差异,强化基层学术组织在学术评价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组织建设

按照《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和《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学院分委员会规程》,在学校工作的整体布局中,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理顺校学术委员会与学院学术分委员会的关系及运行机制,构建完善的学术事务管理体系。

2020年7月学校启动校学术委员会学院分委员会换届工作,全校19个学院依照民主、公开、自愿原则,经民主推荐、民主选举的方式,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完成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学院分委员会换届工作。完善基层学术单位的组织建设,使教育部“放管服”精神落到实处。

2.学术事务管理工作

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权力机构,校学术委员会认真履行其在学校学术事务管理中的职责。按照《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规定,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审定、审议、评价和咨询等职权。2020年校学术委员会共开展学术审议和审定5项(次)、学术评定1项(次),发挥了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

3.学术交流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内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管理的意见(修订稿)>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规范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报告讲座发布流程。

2020年校学术委员会负责指导、资助各学院和有关部门开展学术交流与讲座,在校园网单独开辟“学术交流”专栏,共发布248场线上线下学术报告信息,其中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诸自强、合肥工业大学杨善林、东北大学柴天佑、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叶向东、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等院士报告7场,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沈登科教授、中国科学院田野研究员等国内外学者和企业高管241场。受疫情的影响,部分学术报告讲座不能如期举行,我校依托线上会议平台,创新讲座形式,积极探索新的讲座模式,陆续开启线上学术报告讲座,2020年共开展线上报告100场,进一步丰富了学术报告讲座形式,加强了学术交流,活跃了校园学术气氛。

4.学风建设工作

(1)学术诚信宣传

协助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做好学风建设的相关工作,编制并上报学风建设年度报告。全面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学术诚信宣讲与教育工作,学习宣传落实学术诚信政策文件、科研道德提醒、科研评价导向、学术期刊预警名单等最新文件精神,加大学术不端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加强科研人员学术诚信意识。

2020年各学院学术分委员会认真学习《关于在学术论文署名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关于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恪守科研伦理的提醒》《关于科研活动原始记录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针对目前科研活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和错误予以提醒。2020年校学术委员会对新入职教职工开展学术诚信宣传教育工作,解读学术诚信相关政策法规,介绍学术不端调查处理过程,分析学术不端的典型案例及违反学术诚信的常见行为,引导科研人员在科研实践中的诚实守信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

(2)学术不端调查认定

按照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合肥工业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要求,坚持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原则,严肃查处学术不端事件。对查实存在问题的当事人甄别责任、严肃处理、记入学术诚信记录,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课题立项、人才计划、评优奖励中强化学术诚信考核。2020年受理和调查学术不端事件7项,依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学术不端调查程序,多部门联合全面开展调查工作,目前均已完成调查和学术认定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规范调查程序,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3)学术诚信审核

为满足新形势下对学术诚信管理的要求,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等文件规定,进一步规范学术诚信审核工作,经2020年5月22日校长办公会研究讨论,审议通过《合肥工业大学学术诚信审核流程》(合工大学术字〔2020〕1号)。按照学校工作安排,受人事处等部门委托,对本单位科研人员学术诚信审核30人次。

(4)“重点监控期刊”目录

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进一步强化科技管理与评价工作中重视科研诚信道德建设的导向、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发展的学术研究环境,2019年1月发布《“重点监控期刊”目录》(合工大学术字〔2019〕1号)。该目录来自国内学术机构公布的“需重点监控和评估的期刊”、“学术期刊负面清单”等。2020年跟踪国内相关学术机构发布的期刊预警名单,持续推动《“重点监控期刊”目录》的动态管理工作。按照学校工作安排,对本单位科研人员的重要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进行核查。

5.分委员会工作

校学术委员会按学术发展与学术事务管理的需要,分别设立了校学术委员会学院分委员会、校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较好地落实教育部“放管服”精神,完善基层学术单位的组织建设,使“放管服”精神落到实处。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涉及到的学术评价、高水平论文认定、学术不端的鉴定等学术事务管理中,充分发挥校学术委员会学院分委员会的作用。

2020年校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对涉及需伦理审查的项目进行伦理审查和备案,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医学伦理审查8项,实验动物研究的伦理审查43项,科学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批10项。

三、结束语

2020年,学校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全面推动学科发展,提升学术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1年,校学术委员会将继续尊重学术自由,发扬学术民主,弘扬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在学校工作的整体布局中,完善学术管理运行机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学术事务上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国际知名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作出更大贡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