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第二十三条规定要求,校学术委员会年度报告对学校整体的学术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全面评价,提出意见、建议,对学术委员会的运行及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一、2021年学校学术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总体评价
2021年,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布局,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确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
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紧紧围绕“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持续深化“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教育教学集成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养一流人才。学校积极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截至目前我校已有3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度组织申报2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依托学科优势与特色,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围绕热点领域,积极谋划前沿学科专业增长点,2021年成功获批智能车辆工程等4个新增本科专业,申请撤销8个专业,优化了学科专业结构。学校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制定《本科生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实施细则》,推进以学院为主体的专创融合课程建设,逐步实现各专业专创融合课程全覆盖,我校大学生科技竞赛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位居前列。
研究生培养改革扎实推进。学校积极探索与改革研究生培养方式,深化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落实“以能力为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发展需要。学校组织召开首次研究生教育会议,全面总结梳理“十三五”以来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探索与改革研究生培养方式,加强研究生分类培养,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着力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科生态进一步优化。2021年学校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优势特色,成立了以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善林院士为组长的“双一流”建设方案编制工作组,制定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专家论证认为该方案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助力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推动合肥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跃上新台阶。学校坚持“四个面向”,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作驱动,促进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形成学科优势和特色,2021年度学校自主设置2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和1个交叉二级学科,调整2个目录外二级学科。2021年学校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生物与医药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新闻与传播、应用统计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人文社科研究稳步发展。学校确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聚焦国家和行业区域重大需求,深化科研管理,整合科研资源,创新性科研成果不断呈现。2021年度我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智能互联系统的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该项目由我校牵头主持,清华大学、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合作单位,项目直接经费为5000万元,是安徽省首个获批主持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我校申报的“数据科学与智慧社会治理实验室”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全国仅9个);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0项,其中牵头主持项目4项、牵头课题6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重点项目3项)。
学校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人才评价考核办法,健全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克服单纯以论文、专利、项目和经费数量评价人才的倾向。积极推动职称制度改革,全面修订职称评聘条件,明确教师、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各类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业务条件,坚决破除“五唯”、破除“SCI至上”,积极构建“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职称评聘体系。
2021年学校启动师德师风问题线索销号落实专项行动,全面梳理党的十九大以来教师师德师风问题线索,推进师德师风问题线索处置规范化、制度化。及时完成师德违规行为调查取证和后续处置,问题线索全部销号。在2021年学校新入职教职工岗前培训班中,开设学术诚信、师德师风等讲座,明确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
2021年是校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履职的第一年,在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善林院士领导下,校学术委员会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围绕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在学校工作的整体布局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学术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学术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学术委员会治理体系,提高学术委员会治理能力。
按照《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和《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学院分委员会规程》,在学校工作的整体布局中,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学术事务管理体系。
完成校学术委员会和学院学术分委员会改选换届工作,组建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在2020年改选换届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全校19个学院(部)依照民主、公开、自愿原则,经学院民主推荐、民主选举,2021年1月11日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和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名单。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共51人,主任委员由杨善林院士担任,其中担任学校职能部门党政领导职务2人,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及院系主要负责人的专任教授31人,45周岁以下委员19人。2021年3月25日召开第九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善林院士作了《关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考》的专题报告。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改选换届,完善了基层学术单位的组织建设,使教育部“放管服”精神落到实处。
学术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按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规定,校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权力机构,认真履行职责,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审定、审议、评价和咨询等职权。
2021年5月,根据人事处提交的材料,校学术委员会对“我校各类人员职称评聘文件修订稿”进行审议;2021年7月和8月,根据本科生院教务处提交的材料,校学术委员会分别对“2021年度新设本科专业”和“2021年度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进行审议;2021年11月,根据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办公室)提交的材料,校学术委员会对《合肥工业大学章程修正案(草案)》进行审议。
2021年6月,受国际事务处委托,校学术委员会对“2021年度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进行学术评价;2021年6月,受本科生院教务处委托,校学术委员会对“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进行学术评价;2021年11月,受人事处委托,校学术委员会对“2020年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高水平教学研究论文”进行学术评价;2021年校学术委员会对学校拟聘的15名兼职学术职务人员进行学术评价。
2021年,对研究生院提交的学院新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备案;2021年9月,校学术委员会开展关于修订校定核心期刊的征求意见。
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2021年校学术委员会负责指导、资助各学院和有关部门开展学术交流与讲座,在校园网单独开辟“学术交流”专栏,共发布488场线上线下学术报告信息,其中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周孝信、合肥工业大学杨善林、中国科学院大学洪永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侯增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汤涛等院士报告7场,牛津大学Alex Rogers教授、北京大学高家红教授、中国科学院田丰研究员等国内外学者和企业高管481场。受疫情的影响,部分学术报告讲座不能如期举行,我校依托线上会议平台,创新讲座形式,积极探索新的讲座模式,持续开展线上学术报告讲座,2021年共开展线上报告148场,进一步丰富了学术报告讲座形式,加强了学术交流,活跃了校园学术气氛。
(1)学术诚信宣传
2021年9月,学校调整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名单,并将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协助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做好学风建设的相关工作,编制并上报学风建设年度报告。全面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学术诚信宣讲与教育工作,学习宣传落实学术诚信政策文件、科研道德提醒、科研评价导向、学术期刊预警名单等最新文件精神,加大学术不端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加强科研人员学术诚信意识。
编制《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学术诚信材料汇编》,组织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全体成员学习材料汇编中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提醒。组织各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开展针对全体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教育工作,将科学道德、学风建设宣讲教育融入新入职教师、新进研究生导师的岗前培训中;广泛开展本科生、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活动,通过网站、宣传栏、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实现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学术诚信宣传全覆盖。
2021年校学术委员会对新入职教师开展学术诚信宣传教育工作,举行“学术诚信宣传教育”专题报告会,解读学术诚信相关政策法规,介绍学术不端调查处理过程,分析学术不端的典型案例及违反学术诚信的常见行为,引导科研人员在科研实践中的诚实守信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
(2)学术诚信审核
为满足新形势下对学术诚信管理的要求,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等文件规定,进一步规范学术诚信审核工作,经2020年5月22日校长办公会研究讨论,审议通过《合肥工业大学学术诚信审核流程》(合工大学术字〔2020〕1号)。按照学校工作安排,受人事处等部门委托,对本单位科研人员学术诚信审核9项,共103人次。
(3)“重点监控期刊”目录
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进一步强化科技管理与评价工作中重视科研诚信道德建设的导向、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发展的学术研究环境,经2018年12月11日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建立《“重点监控期刊”目录》。2021年持续跟踪国内相关学术机构发布的期刊预警名单,持续推动《“重点监控期刊”目录》的动态管理工作,根据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国内学术机构近期公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对《“重点监控期刊”目录》进行动态管理,发布《“重点监控期刊”目录(第二版)》(合工大学术字〔2021〕1号)。按照学校工作安排,对本单位科研人员的重要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进行核查。
(4)学术不端调查认定
按照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合肥工业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要求,坚持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原则,严肃查处学术不端事件。对查实存在问题的当事人甄别责任、严肃处理、记入学术诚信记录,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课题立项、人才计划、评优奖励中强化学术诚信考核。2021年受理和调查学术不端事件2项,依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学术不端调查程序,多部门联合全面开展调查工作和学术认定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规范调查程序,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校学术委员会按学术发展与学术事务管理的需要,分别设立了校学术委员会学院分委员会、校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较好地落实教育部“放管服”精神,完善基层学术单位的组织建设,使“放管服”精神落到实处。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人才引进及聘期考核中的学术评价、高水平论文认定、学术不端的鉴定等学术事务管理中,充分发挥校学术委员会学院分委员会的作用。
2021年校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对涉及需伦理审查的项目进行伦理审查和备案,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医学伦理审查15项,实验动物研究的伦理审查50项,科学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批2项。2021年5月,学校成立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SPF动物实验中心,为我校医学、药学、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提供优质的公共实验服务,为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项目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2021年,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全面推动学科发展,提升学术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2年,校学术委员会在杨善林院士领导下,继续尊重学术自由,发扬学术民主,弘扬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高议事履职能力,依法依规行使职权,以新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以新的战略思维谋篇布局,为建设国际知名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作出更大贡献。